一、夫妻中一方赠送给他人的财产如何处理
首先需明确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一般属夫妻共同财产。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擅自赠与他人财产,另一方有权主张该赠与行为无效。
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。若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共同财产进行重要处理决定,应取得双方一致同意。
在这种情况下,受损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确认赠与行为无效,要求受赠人返还财产。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,审查赠与行为是否符合夫妻共同意愿、是否存在恶意串通等情形来作出判决。若能证明赠与行为侵犯了夫妻共同财产权益,通常会支持受损方的诉求,以维护夫妻财产关系的公平与合法。
二、借款合同纠纷发生后有哪些救济途径
借款合同纠纷发生后,主要有以下救济途径:
1.协商解决:双方当事人直接就纠纷事项进行沟通协商,寻求达成一致解决方案。这是最便捷、成本最低的方式。
2.调解:可请求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,协助双方达成和解。调解结果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可执行性。
3.仲裁:若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约定,可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裁决。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,对双方有约束力。
4.诉讼: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。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,若一方不履行,另一方可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要求对方履行。
需注意,选择救济途径要依据具体情况,比如合同约定、证据状况等综合考量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三、借款合同纠纷被驳回怎么办
若借款合同纠纷诉讼请求被驳回,需冷静分析。首先查看法院驳回理由,若因证据不足,可考虑补充新证据,比如能证明借款事实的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、证人证言等,再行起诉。若因诉讼时效问题被驳回,需判断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断、中止的情形,若有,可提供相应证据申请再审。若对法律关系认定有误,比如将借款认定为其他性质,应重新梳理法律关系,准确适用法律条文,准备充分后再次起诉维权。务必在法定期间内采取正确措施,以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切不可盲目行事,要精准把握法律要点和自身案件情况。